安徽省汉传佛教祖庭的分布与文化考量

慧庆法师 2021-07-14 16:56

        安徽省汉传佛教祖庭的分布与文化考量

     【提要】本文列举了安徽省的主要佛教祖庭及其分布地区,介绍了其历史与现实情况,并对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与贡献进行了充分的考量。在当下,进一步重视这些祖庭的恢复和建设,充分发掘和利用其历史文化,对于推动佛教自身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必将发挥出重要作用。

     【关键词】汉传佛教 祖庭 安徽 文化

      安徽省建制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合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为名。在这块土地上,特殊的佛教因缘和地理位置等因素,产生了悠久的佛教历史,造就出众多的佛教祖庭,遗留下丰厚的佛教遗产。特别是作为禅宗发源之地、地藏信仰中心,使安徽佛教举世瞩目。改革开放以来,安徽佛教各种胜缘具足,大批祖庭重光,在以文治国和建设美好安徽事业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光大佛教祖庭,弘扬佛教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佛子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一、安徽佛教资源丰富,祖庭众多,在汉传佛教历史和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1、皖北和皖东南地区是佛教较早传入中国的地区。

      安徽省地处南北要冲地带,连接中原和沿海,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自古就是文化活跃之地,佛教文化在这里也非常活跃。追溯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可以一直到西汉末期。据《后汉书》记载,汉明帝的同父异母兄弟、分封于楚国的刘英早在后汉永平年间即在宫中祭祀黄老及“浮屠”(即佛)。当时的楚国,也即统领了现在安徽的全境。刘英所住楚国王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其信奉的佛法逐渐向皖北地区蔓延开来。据荷兰汉学家许里和研究,约在公元50年前后的这段时期,佛教已经渗入安徽北部、河南东部、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这一数省接壤的广大区域。

      不久,刘英被告犯有“企图谋逆罪”而被流放到位于江南的丹阳(今安徽宣城市),更是直接将佛教带入安徽。随同刘英一同来到江南的有上千人之众,这上千人之众的队伍是一支庞大的佛教宣传队,佛教的种子开始洒播到了安徽西南部的广大地区,并且生根发芽。宣城泾县城南曾有万寿寺,始建于东汉顺帝年间,这是安徽较早有文字记录的寺庙。

      东汉末年,北方地区频繁暴发农民起义,军阀之间也连年发生相互征战,而此时的安徽淮北一带却相对安定,因此,大批难民向这一地区逃奔而来。在这批流民中间,有一位佛教徒名叫笮融,他利用当时掌管军队钱粮的机会,不仅建造了大量的佛寺,同时他还建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铜佛。据《三国志•吴志》记载:“笮融,丹阳人……大起浮屠祠,以铜为人……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佛经……”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当时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包括皖北地区,不仅有了佛教寺宇,同时也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尊佛像,正因为有了佛寺和佛像,便也有了前来举行佛事的的信众。

      由于外国僧人的不断来华,更由于译经事业的不断兴盛,一些中国的佛教徒开始效法外国僧人走上出家的道路。根据历史记载,大约是在后汉光和四年(公元181年),中国第一位出家的僧人严佛调就是安徽淮北的临淮(今安徽宿迁西北)人。在他的老师安世高的指导下,严佛调与另一位安息国的僧人安玄合译了中国最早的大乘经典之一的《法镜经》。

      随着北方战乱的加剧,进入三国时代,洛阳长安一带的居民以及僧侣大批南移,佛教的中心开始由北方而移到江南,因此促进了后来的东吴佛教的盛行。当东吴的国主孙权建立了他强大的吴国的时候,有两位从西域而来的僧人分别来到了当时吴国的都城建康。他们就是支谦和康僧会。这是两位善巧方便的僧人,他们分别利用自己独特的智慧不仅赢得了国主孙权的信任,从而为自己的译经和弘法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还培养了大批的佛教信众。在这期间,他们在江南不仅译出了包括《维摩诘经》、《首楞严经》在内的大批大小乘经典,而且建造了第一尊舍利塔。在此影响下,江南地带佛教大兴,大量的佛寺开始建造。安徽境内留存至今的一些古老的佛寺,差不多都是在当时建立。如今天马鞍山地区的化城寺、广济寺,全椒县的石溪寺,无为县的双泉寺等,成为安徽较早的佛教祖庭。

      西晋时期,西域僧人佛图澄来到中国,不仅利用他在统治者心目中的威望广弘佛教教义,而且大造佛寺。他一生所造佛寺大约有八百余所,而太湖县境内至今犹存的佛图寺据说就是佛图澄所造。

      南北两朝,尤其是南朝政府的大力推行佛教政策,使佛教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译经事业成就显著。继西域僧人卑摩罗叉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石涧寺译出了最早的律藏《十诵律》后,中国成实论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僧导在寿春创立了东山寺,成为南方派成实论师的先导者,他先后译出了《成实论疏》、《三论义疏》及《空有二谛论》等成实派的代表作。

      由汉未至隋初,其间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不安的年代,而佛教却能在这一期间越演越盛,饱经战火和动乱的人们正是因为有了佛教,才最终找到了精神上的支柱和心理上的依持,这不能不说是佛教所特有的殊胜因缘,也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奇迹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的上升时期,也是安徽佛教的兴盛时期,由此向周围辐射,推动了佛教在全国特别是南部地区的传播。

      2、皖西南地区是中国禅宗发源之地。

      正如太虚大师所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佛教在安徽较早的传播和盛行,为中国禅宗营造了一块生长的沃土。

      说到中国的禅宗史不能不提到菩提达摩,然而菩提达摩禅法的种子得以传播,又不能不提到中国禅宗史上另两位杰出的禅师,那就是被称为二祖的慧可大师和三祖僧璨大师。当菩提达摩大师从南方渡海来华,其禅法在玄学盛行的江南未能找到知音,传说他与梁武帝话不投机,便一苇渡江,来到了河南嵩山,于一个山洞内面壁观心。直到九年之后,弟子慧可才投于门下,于是菩提达摩的禅法终于有了合适的传人。

      公元574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废佛运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北周法难”。在废佛的淫威下,接受了达摩衣钵的二祖慧可携四卷《楞伽经》南下,来到皖西南皖公山(潜山县天柱山)一带,寻找先期到达这里的弟子僧璨。慧可曾卓锡太湖县狮子山,后上岳西县司空山,将衣钵传于三祖僧璨。当年,慧可在狮子山和司空山分别留下二祖禅堂、二祖禅刹,这两地也就成为二祖道场,成为中国禅宗之滥觞。

      慧可与僧璨往来于太湖县与司空山之间,培养禅法的种子,壮大了中国禅宗的队伍,从而改变了自达摩以来禅宗的头陀行,中国禅宗的山林化和僧团化从此开始。在皖公山,三祖僧璨又完成了第三次衣钵真传,将衣钵传给了当时只有14岁的弟子道信。位于潜山境内天柱山下的三祖寺即是他们传法和论道的重要道场。

      之后,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移锡湖北黄梅县,但邻近的皖西南地区也是他们传法的重要地区。五祖弘忍曾以太湖县西风禅寺、宿松县五祖禅林作为坐禅说法之地。

      到了中晚唐时期,禅宗开始向山林化和田园化发展。南宗马祖道一的弟子普愿禅师在池州南泉山(今安徽省铜陵市境内)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禅宗园林,当时在南泉普愿禅师的禅林中集中了少至几十、多至上百的禅僧。此外,还有投子大同禅师在桐城县投子山弘禅,其禅法继承了他的师祖曹洞宗石头希迁。黄檗希运禅师住持宣城境内的广教寺、水西寺,这些寺院也成为黄檗禅的祖庭,为临济禅的源头。

      唐末至五代,禅宗逐渐形成五家七派。这些宗派源于江西等地,但许多宗派的兴旺则在安徽地区,特别是集中于二、三祖道场所在的皖西南地区。临济宗下,杨岐方会禅师在江西杨岐山创杨岐派,杨岐派二世白云守端禅师从江西来到安徽太湖县海会寺,杨岐派在白云守端及其弟子五祖法演、再传弟子“演门三杰”(圆悟克勤、太平慧勤、龙门佛眼)手上真正发扬光大,影响海内外。今天的太湖县海会寺、龙门寺,潜山县太平寺等,也成为临济宗的重要祖庭。禅宗另一重要宗派曹洞宗从五代到宋初一直宗门不振,直到由住持浮山(今属铜陵市)的浮山法远禅师代传衣钵给投子义青禅师,义青住持太湖县海会寺、桐城市投子寺,这两寺也成为曹洞宗中兴祖庭。除这两宗外,其他云门宗、法眼宗也在安徽一些寺院有过重要的发展史。

      3、皖南九华山是地藏信仰之中心。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期,而这一时期安徽佛教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九华山佛教的兴起。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的东南部青阳县境内,它北俯长江,南望黄山,西接古城池阳,最高峰十王峰海拨高度约1342米,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九华山古号九子山,因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著名诗句,遂改名为九华山。

      唐开元末(约公元741年),出身于古新罗国王家的金乔觉历尽艰难险阻,航海入唐求法,最后终于来到了九华山。他于一个山洞中苦修苦行,渴饮山泉,饥食白土。人们感动其行,为他建造了一座寺宇,这就是九华山目前最古老的寺宇化城寺。他的行为也感动了当时的地方官员,为他立额施舍。无数的善男信女一批批来到九华山,九华山佛教由此而开始大兴。

      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农历七月三十日,金乔觉已经九十九岁,他忽召徒众告别,然后跏趺示寂。当时山鸣石陨,扣钟嘶哑,群鸟哀啼。其肉身趺坐于石函中经三年而颜状如生,兜罗手软,而摇动其骨节,如撼金锁。据佛经:“菩萨钩锁,百骸呜矣,知其为圣人降世也。”因此,人们尊他为地藏菩萨,遂于神光岭上为他建塔供养。后人因其俗姓金,又尊他为金地藏。

      据《地藏本愿经》等地藏经典记载,地藏菩萨曾发大誓愿:“我今尽未来劫,为是受苦众生,广设方便,悉令解脱,我方成佛。”“若不先度罪苦众生,令其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九华金地藏的出现,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真正的地藏菩萨,从此九华山成了地藏法门的信奉者朝圣的圣地。再加上历代帝王对九华山的推崇和赏额,至明清两代,九华山遂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浙江的普陀山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成为海内外地藏信仰之中心。

      还值得一说的是,朱元璋建立明朝,重视佛教的发展。以他出家的皖北凤阳龙兴寺建设为开端,安徽佛教又赢来一个兴盛时期。在安庆,初建于北宋开宝年间的迎江寺得到了大规模的修复,并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了全省、也是长江沿岸最大最高的寺塔振风塔。明末四大高僧与安徽佛缘殊胜,如憨山大师为安徽人,蕅益大师住九华山等。明亡后,又出现了许多高僧:浮山僧人宏智,俗名方以智;歙县僧人渐江,为中国画坛中新安画派重要的奠基人;九华山百岁宫的无瑕禅师,成不坏之身,被明崇祯皇帝赐为“应身菩萨”。他们卓锡的寺院,也成为中国佛教中具有一定影响的道场。

      二、改革开放,因缘具足,安徽佛教祖庭重光,其在社会和人心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彰显。

      1、九华山已成为世界级佛教观光圣地。

      安徽佛教祖庭也是历尽兴废。直到改革开放,宗教政策落实,祖庭重光,气象日新。自1978年至1986年八年时间,九华山恢复和新建寺庙达100多座,其中化城寺、肉身殿、百岁宫、祗园寺、甘露寺、旃檀林等50多座寺庙分别被国务院和安徽省政府公布批准为全国或全省重点寺庙。1986年,九华山祗园寺举行了佛像开光、方丈升座、授受三坛大戒的三项佛事活动,仁德长老由选贤制而被推为祗园寺方丈,从而弥补了祗园寺40余年没有方丈的缺憾。与日本、美国、韩国以及新加坡等地进行佛教文化交流非常活跃。上个世纪九十年,由仁德长老发愿倡导建设的地藏大铜像,于2013年正式建成开光圆满。大愿文化园的建立,使九华山佛教又有了一个新的地标。2016年,九华山佛学院复办,也标志着九华山佛教教育事业开启了新的历史。九华山现已成为世界级佛教文化观光圣地,成为海内外地藏信仰的核心。

      2、禅宗祖庭的恢复得到教内外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安徽省作为中国禅宗源流之地,祖庭恢复和建设得到以原会长赵朴初居士为代表的前辈高僧大德的高度重视。

      1990年,赵朴初居士回到故乡安徽,参加九华山庙会,视察九华山佛教,指示九华山一定要围绕佛教这个中心,将地藏信仰进一步发扬光大,为九华山佛教发展指明民方向。离开九华山,他来到安庆,亲临二祖道场——太湖县狮子山和岳西县司空山,为二祖道场恢复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回京途中,又视察了三祖道场——潜山县三祖寺。

      1991年,安徽省政府正式决定修复二祖道场。在赵朴初居士的亲自过问下,经过佛学专家认真考证,成立了以赵朴初居士担任名誉主任、香港圣一法师担任顾问、仁德法师担任主任的二祖道场修复委员会,并于《法音》1992年第4期发表《修复二祖道场缘起》。1992年10月,赵朴初居士利用在京召开中佛协六届佛代会之机,将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寺院住持召集一堂开会,亲自为二祖道场募化建设资金。1997年,太湖县二祖禅堂、岳西县二祖寺相继恢复建设。2014年,由香港杨钊居士捐资近亿元新建的二祖寺下院大雄宝殿举行竣工典礼。今天二祖寺寺宇辉煌,美仑美奂。

      三祖寺较早得到恢复,并且不断扩建与更新。其他如五祖道场——太湖县西风禅寺,马祖道场——潜山佛光寺,南泉普愿道场——铜陵市南泉寺,黄檗希运道场——泾县宝胜寺,白云守端道场——太湖县海会寺,投子义青道场——桐城投子寺等也得到恢复或正在恢复之中。

      3、对佛教祖庭文化挖掘和利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除一些禅宗祖庭得到恢复外,还有一大批其他宗派重要祖庭和寺院先后重光,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象。如安庆市迎江寺,合肥市明教寺、开福寺、忠庙、相隐寺,黄山市翠微寺,芜湖广济寺,滁州琅琊寺,马鞍山褒禅寺等等。

      在安徽省有关部门和省佛教协会的重视下,一方面致力恢复祖庭,另一方面重视对佛教祖庭文化的发掘和利用。组织专家学者,编辑出版《九华山志》、《迎江寺志》、《三祖寺志》等书籍。召开了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如“国际地藏信仰学术研究会”、“安庆市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中韩南泉普愿禅师学术研讨会”、“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暨太湖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水西佛教文化论坛”等。太湖县西风禅寺还建起专题禅宗文化馆等等,着力弘扬祖庭文化。

      祖庭建设和文化弘扬,不仅促进了佛教自身的发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接推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来到九华山游客、香客络绎不绝,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其他的佛教祖庭,也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人们通过对佛教历史文化的了解,以佛教教理来感悟和指导生活,起到了净化心灵和和谐社会的作用。

      三、结语

      在安徽,还有若干佛教祖庭,等待恢复。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时期,中国佛教也正朝着一个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中国的实践证明,国事兴,佛事兴;国事衰,佛事衰。党中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织部分,我们深知,我们佛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十分重大。作为佛子,唯有顺应历史潮流,不负佛陀的重托,不负时代的重托,为光大如来家业、推动社会向前健康发展而勇猛精进。 (  作者为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九华山佛协会长)

                                           编辑:红研

安徽省汉传佛教祖庭的分布与文化考量

好消息:2021全国素质教育新课堂教研成果评选开始了,主要有论文、课件、微课教案评选等。同时开展第十四届“正心杯”全国校园科幻写作绘画大赛。主办单位:《山西科技报·今日文教》编辑部、中国中小学教育艺术教与学研究中心、《作家报社》、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中华文教网等。咨询电话;010-89456159 微信:15011204522  QQ:1062421792 


 

 
下一篇:定明法师:性聪憨朴与清初北京禅学
上一篇:阿含经故事丨观空法
相关文章
中国文艺名家展览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