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基本概况:道家之术,杂而多端

文/谢路军 2017-10-20 12:38

文/谢路军

道教的三大来源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是怎么创立的?在什么意义下道教存在?我们一般的说法,道教有三大来源。

道教的基本概况:道家之术,杂而多端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资料图)

第一,来源道家。道家思想为道教的创立提供了道论,或者说哲学依据。所以说道教思想和道家思想在很多地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换句话说,道家思想为道教做理论基础。比如,五千言的《道德经》是道教创立的一部宗经。唐玄宗问著名高道吴筠,道法中最精要的东西是什么?吴筠回答说:“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诸枝蔓说,徒费纸札耳。”任何宗教都是人文理性和宗教神性交叉作用的结果。道教的哲学基础就是道家思想。

第二,道教创立离不开神仙信仰。长生成仙,从黄帝就开始了。《史记》上明确记载:“黄帝且战且学仙。”神仙信仰由来已久,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等都是吃丹药而崩。对不死的追求、对人体健康的追求,决定了道教的内在诉求。道教的一个特点就是热爱生命,将长生不老作为最高的追求。所以俗语“好死不如赖活着”,和道教有关系。东晋葛洪曾说,哪怕皇帝位置,哪怕天下财富,来换自己性命,我不换。长生不老,也是我们现代人的想往。道教重视身体的修炼,没有比道教更加强调长生了。神仙信仰构成了道教的道旨。

第三,古代巫术,如道教中的很多斋醮科仪等。给活人祈福,称为阳醮;给死人祈福,称为幽醮。小孩出生了,到道观做个法事祈福,这是阳醮。古代巫术为道教的创立提供了道术。道教里有一个说法:“道无术不行。”

所以说,道家思想为道教提供了道论,神仙信仰为道教提供了道旨,古代巫术为道教提供了道术。这三者,构成了道教的主要内涵。

道家之术,杂而多端

道教在形成的过程中内容庞杂,广泛吸收。“道家之术,杂而多端。”道家多元汇聚、水到渠成。宋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志》:“道家之术,杂而多端。盖清静一说也,炼养一说也,服食又一说也,符箓又一说也,经典科教又一说也。”

道教的基本概况:道家之术,杂而多端

道无术不行(资料图)

“清静一说也”

指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道家思想一派,也是道教的经典著作,《老子》在道教中被尊称为《道德真经》,《庄子》被尊称为《南华真经》……道家思想构成了道教中的清静派。

道家思想如何影响了清静派?比如,道家思想中对“无”的追求。老子《道德经》中很多地方讲到“无”。

《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皦。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有道家之中最核心的反映,有无之辨。有无之辨贯穿道家思想发展的始终。整个道家哲学从黄帝、老子、庄子、黄老学、魏晋玄学、隋唐重玄学,都离不开有无之辨。

《庄子·知北游》中,知谓无为谓曰:“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无为谓不答,又问狂屈,狂屈欲言而忘其所欲言。最后问黄帝,黄帝回答:“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庄子·在宥》还记载黄帝于甘肃平凉崆峒山问道老师广成子,人如何能长生不老?广成子回答:“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可见,黄帝推崇“无”。

魏晋玄学有“三玄”:易经,老子,庄子。魏晋玄学考虑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啊?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有无之辨”。所以王弼是“贵无派”,裴頠被称为“崇有派”。王弼说“无比有重要”,“一”重要还是“多”重要?当然“一”比“多”重要。所以有句话叫:“治众者至寡”。第二,“本”和“末”,相当于母和子,母亲重要还是儿子重要?当然是母亲重要。“无”相当于母亲,“有”相当于儿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动”与“静”,哪一个重要?“静”比“动”重要。为什么?《道德经》讲得很清楚,“静为躁君”。这些现象说明一个道理:“无”比“有”重要。所以有“贵无说”。

道教的基本概况:道家之术,杂而多端

有无之辨(资料图)

道家思想贯穿道教发展始终,后期道教发展可以说都和《道德经》有关联。我再举个例子,唐睿宗请教司马承祯关于修身之道,司马承祯引用《道德经》作答:“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唐睿宗再问治国之道,司马承祯同样答以此句,又曰:“游心于澹,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治。”“游心于澹”,即是心不外驰,清心寡欲。“合气于漠”,要注意气的修炼。达到“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样一种状态,才能够把国家治理好,顺物自然,不能私情自用。前面讲“道家之术,杂而多端。盖清静一说也”,意思是,道家在道教里也是一派,清静派道教。

“炼养一说也”

即炼养派道教,最早讲炼养的是哪一部书呢?《周易参同契》。“参”,相当于“叁”的意思,周易,炉火之事,炼丹。讲炼丹用的是易经的原理,采阴补阳、水火既济、取坎填离。《周易参同契》在炼养之术中号称“万古丹经王”。

“服食一说也”

就是服食草木药。到荒郊野外去采药。古代医学家几乎都和道教有关系,有些直接就是道士。中医药大学里的塑像,有葛洪,还有陶弘景、陆修静、孙思邈。孙思邈号称“药王”。道教中追求长生不老的养生方法本身也促成了医学的进步。还有华佗,属于道士的前身——方士。李时珍的老师就是道士。离开了道教,就没有中国的中医药学。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女士,她发明了青蒿素,专门治疗疟疾,非洲很多人因为吃了青蒿素而疟疾痊愈,据说挽救了几千万人的性命。屠呦呦女士的发明就来自对葛洪著作《肘后备急方》的吸取,经过多次实验配制药方而成。所以屠呦呦女士说她的成功得益于中国古代的道士葛洪。葛洪是道教丹鼎派道士。

“符箓一说也”

就是画符念咒这一派。“符”是沟通人和神的符;“箓”就是神的名册。祈福禳灾。现在主要是正一派道教做这事。目前中国道教主要有两派:全真和正一。正一派出现较早,东汉末年即已萌芽。这一派允许结婚,允许饮酒,戒律相对比较松散。前身是四川青城山五斗米道,北方地区河北邢台平乡,太平道。如果讲内炼使身体健康长寿,你可以找全真道士;如果画符保平安、炒股发财,可找正一派道士。全真出现得比较晚,宋金元时期才开始出现。在古代,全真派道士不允许结婚,而且要吃素,不能饮酒。三山符箓,分别指茅山、龙虎山、阁皂山的符箓。

道教的基本概况:道家之术,杂而多端

三山符箓(资料图)

“经典科教一说也”

指道教里面重视仪式的一派,比如杜光庭就属于这一派,他著有《道门科范大全》,当年在青城山修炼,老家浙江丽水。

所以,“道家之术,杂而多端。盖清静一说也,炼养一说也,服食又一说也,符箓又一说也,经典科教又一说也。”这就是道教的概况。


作者简介:谢路军教授,中央民族大学“道教与术数学研究中心”主任,其社会兼职有北京市道教协会学术顾问、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等。出版有关道教研究的学术专著多部,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下一篇:陈业庭:易经智慧指导人生可换来幸福生活
上一篇:周恩来:上马杀贼,下马学佛
相关文章
中国文艺名家展览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