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苞佛国"广济与禅宗四祖道信大师禅缘“四缘"

文/吕纪宏 2020-05-31 11:15

 "莲苞佛国"广济与禅宗四祖道信大师禅缘“四缘"

司马道信(580年4月3日-651年),生于永宁县(今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 ,隋唐高僧,佛教禅宗四祖。公元580年4月3日,司马道信出生。公元592年(开皇十二年),向禅宗三祖僧璨求法,后在吉州符寺受戒,26岁时被三祖授以衣钵。公元625年(武德八年)于黄梅破额山正觉寺传经讲法,唐太宗李世民慕其名,多次派使者迎其入宫,坚辞不去,被赐以紫衣。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道信传法于弘忍(禅宗五祖),于公元651年(永徽二年)坐化,后被唐代宗谥为"大医禅师"。公元1324年(泰定元年)时加号"妙智正觉禅师"。

文/吕纪宏
        广济版图似"莲苞",故称"莲苞佛国″。古湖北蕲州永宁县(广济县)地处在九华山、天柱山、庐山(东林寺)“名山”佛教圈;江苏南京栖霞寺、湖北当阳玉泉寺、浙江天台国清寺并称“江南三绝”佛教丛林“名刹”圈;地处大别山南,幕阜山北大山,云梦、洞庭、鄱阳水泽等泽泊之间,这里寺庙林立,古广济因寺庙众多被誉为“千寺佛国”。这里不仅曾是东晋山西五台山(崞县)藉高僧、净土宗初祖、庐山东林寺开山鼻祖慧远大师卓锡地(九龙寨云峰寺、太白湖黄牙寺),又是慧远大师为鄂东佛教文化传播和弘法利生的开山鼻祖之地,而且是一处在中华文化上影响了千年文化人物和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千年的佛教人物的一代禅宗祖师四祖道信出生地、卓锡地。

公元579年,北周析齐昌县地置永宁县,为蕲州齐昌郡所属。隋朝时,永宁曾又并入蕲春县(齐昌县隋初复称原名),唐初永宁复设。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与河南永宁县和江南东道永宁县同名,据《旧唐书地理三》则指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置永宁县,是因唐玄宗以“广济”为县名敕封蕲州永宁县名。其县名乃取佛教语“广施佛法,济度众生”之意即名广济县。据史载,东晋佛教传入蕲州地域后,尤其唐代此地佛教尤为盛行,有"千寺之县″赞誉。广济县佛名县一叫一千四百多年,故有"千年之县″盛誉。  广济”一词,本来源于《观世音菩萨授记经》:“当发菩提心,广济诸众生。”汉字词条"广济",涵盖"广施佛法,济度众生"佛教之义。千年佛县广济县,其佛教文化"广″而厚之,"广″切道之,"广"为远之。广济是一片神秘、神奇、神话的佛教福地。①神秘现象:蕲州广济县地处神秘北纬30°,与地处消失的神秘的古彭蠡泽之地,又是地处有着长江最美的黄金分割点神奇自然景观。②神话现象:蕲州广济横岗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禅宗圣山″。广济梅川“浴佛井”神话。1400多年前,蕲州永宁县(县衙梅川)第一任县令司马申夫人产下男婴,取名道信。据民间传说,道信是送子娘娘赠送的,道信出生第三天,当地习俗,出生新生儿的第三天,由接生婆帮新生儿举行一个洗澡仪式,称之为“洗三朝”。时值这口井并不叫“浴佛井”,前来祝福的亲友只知道产婆一边说着吉祥话,一边用那口井的井水给婴儿道信洗浴,道信不吵不闹。“天下第一佛井”美称的“浴佛井”井水灵异。禅宗四祖道信率僧众垦山林建庙宇,推行“农禅并作”,使广济成为“千佛之国”。禅宗四祖道信悟道参禅说法,在当地禅院、禅寺弘扬传承、传播。至今当地仍保留有当年的“浴佛井”圣迹以及四祖父母墓,今已建、正建禅宗四祖广济禅院、四祖广济禅寺。③神奇现象。蕲州广济版"灵鹭山"景观。蕲州广济县衙梅川出城往东五里,经五里坡前三里有一山,名曰出世间佛名“灵鹭山”,入世间美称"灵山"。相传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诚心于佛,全国上下广修寺院,"灵山″上寺庙遍布,据说"灵山"一带,大小寺庙有三十六座、僧尼七十余人。史称广济县十景之一的“灵山浮渡”就在此处。被学者誉为“江天佛国,广种福田出自大别山南麓,济耕善地源于扬子江北岸”之说。广济版图"莲苞″景观。水流东去永归江海,扬笔西行兴起顿生。从中发现永宁县与佛结缘,永宁县地图上酷似一朵莲花待开的“自然莲苞”,全域寺庙群分布呈莲苞状,被称之为“莲苞佛国”。被当代历史文化学者兴作楹联一幅:“莲苞佛国,天生图案莲苞画 ,地吟净土佛国诗”。并还再赋一幅楹联:“千寺佛乡,大江东去涤尽广尘埃,莲苞待开弘旷济佛国”。因广济地图酷似一朵含花待放的莲苞莲花形态,天然与佛结缘,苞尖朝西北,苞底坐东南的,好似浮在”大江”上一朵,流向东海。其苞尖上有横岗上,一群寺庙,右花蕊有素有”小天竺“(灵鹭山)的36座寺庙梅川灵山。自北向有一叶庵,头陀寺、四祖寺〈双峰山属蕲州府齐昌),东南禅居寺、江心寺(蔡山属寻阳郡柴桑县),龙坪斗母庵、万寿宫,五里庙,正南有武穴仰山寺、东岳庙、栖贤寺、龙矶寺(龙隐寺),苞底左上方有花蕊。午山湖有”一湖二十庙”佛寺庙景观。西南有田镇象山寺,吴王庙、马祖寺、附近大法寺,向西北梅川南泉观山庙。故称”莲苞佛国”。被佛学者赋楹联一幅:“莲苞佛国,天生图案莲苞画 ,地吟净土佛国诗”。广济县有两条“禅宗寺庙”景观线,一条是陆线,自西向东,横岗山林隐寺、万民寺(又名城皇庙)、南山寺、灵山“小西天”、 幽居寺、头陀寺,继宗寺【又名之字庵】大藏寺)等禅寺宗禅庙,与黄梅四祖寺、老祖寺,小池妙乐、五祖寺寺联在一起,与北纬30°呈吻合线,另一条是延水线(即长江线),由西向东,有马口寺、吴王庙、象山寺、龙隐寺、栖贤寺、仰山寺等寺庙。佛“万字”符景观。广济佛教文化研究老者,曾只身徒步登临过鄂东名山广济县双峰山,于一尖二尖山中的二尖之巅现场找到天然八卦顶,旋即拜访了道教圣地白云洞,火焰洞,黄龙潭,清凉山古洞,牧石庵数位道长,异口同声称“道教天生八卦顶在一尖。”在倍受鼓舞之余,绘制山形脉络,发现以一尖山为轴心,东西走势是东向东冲山、西向蕲春县八斗峰连接太平桥山;南北走势是南向游鸿寨、向北到蕲春南灵寺及黄梅县的紫云山道人屏山,恰为东西垂直于南北,完全吻合卐图形,真正自然天成。卐山形:东山折南,景有东冲积雪,余脉到猪头山马干山有唐朝八大教主之一的高山派教主所建筑的一枝庵,长驱直下有四祖寺和九龙缠绕地牧石庵,向南最后折出五峰山头陀大德祖师寺。卐山形:南山折西即游鸿寨西折有六祖打坐的地方,折出横江山有横岗耸翠景点。卐山形:西山折北一尖到八尖,出出凤凰山。卐山形:北山折东;即蕲春南灵寺道人屏山,折东火焰山,挪步园山,引出白云洞,火焰洞,落下黄龙潭。春夏雨过初晴或秋高气爽时可以登山四顾,欣赏到奇妙的卐山形脉络;不愧为鄂东罕见的神奇的自然奇观,与佛教素缘的神秘的天然景观。佛“寺”景观:梅川灵山一带,有大小庙宇:醉颠寺、万寿庵、灵堂寺、竹影寺、罗山寺、多罗寺、静心庵、得失寺、临济寺、行山寺、白马寺、白云庵、玉鹤庙、杨四庙、仙洞庵、谛信庵、大王庙、德云庵、杨家庵、仰山寺、孝禅寺、天台寺、摩诃庵、龙华寺、兴化寺、永丰寺、观音庵、浮渡庵、碓舂庵、静闲庵、龙门寺、碓舂庵、静闲庵、龙门寺、迥龙庵、太子庙、福主庙、马祖寺、净仁庵、山关庙、真人愚庵、昙林寺座庙(素有美丽传说,点数庙宇只有35座),僧尼70余人,时人称其为释门“小西天”。佛“山”(民俗)景观:灵山、老虎山、狮子山、灵龟山(天津湖)、大圣山(龙神寨)、乌龟腰、九龙寨、察山、马鞍山、折磨(双峰)山、母狮子山、烈马山、玉屏、凤凰山、象山、九牛山、仙姑山、困龙山。佛“湖”景观:以武山湖为中心,形成佛教辐射半径圈。武山寨庙、七乡寺、金陵祖庙、插山庙(山上)、祖爷洞、凤陵祖、药王庙、朱其武回龙湾(庵)、马口寺、石陵祖庙。佛“镇”景观:梅川镇的南山寺、城隍庙、武圣宫、一字庵、济北寺、四祖庙、报国寺、梅川栖贤寺、梅川公园吕祖寺、吴家庙、清浊寺、铜鼓庙、观音庙、益智庙、杨泗庙、金沙寺、梅川龙王庙、八溪寺、大同寺、九龙寨云峰寺等25座寺庙。据民国二十三年《湖北县政概况》记载:“广济县境内,大小寺庙达三百余所,倍于小学之多,故有”佛国之称″。据志书记载,1949年初,全县有寺庙247座,僧尼586人,皈弟子曰5805人,庙产5000余亩,山林区7000余亩。由此可见禅林寺庙分布之广,时值广济县历史上禅宗之兴盛。大藏寺(今余川镇砌石村辖区即后峰寨东或仙人坝水库西)有住庙僧执20余人,由此,时下宗教极为盛行,已成为佛事盛世人文奇观。佛“丛”景观:头陀寺 ,继宗寺(又名之字庵),万民寺(又名城皇庙)、大藏寺、马口寺,南山寺、栖贤寺、幽居寺七座丛林。广济县出现了”名山寺尽享,圣水佛爽饮”,“一山二十寺(横岗山),一村六庙堂(余川镇),一里一寺庙,二里一庵堂”的佛教文化生态景观。据志书记载,佛教文化名声远播泰国。据清同治壬申《广济县志》及光绪十年《黄州府志》均载“唐贞观年间,唐僧存奘和尚(俗名蒋祖)远游暹逻(今泰国),来到广济、建大藏寺居之”,即为唐贞观年间,存奘和尚从暹逻国(泰国)来此所建。清乾隆五十年(1792年)重修大藏寺(今余川镇砌石村辖区即后峰寨东或仙人坝水库西)。此寺是为广济县佛教对外交流活动中心。唐代,五峰教主出生印度,由印度传经而来,在住乙尖山脉五峰山卓木尖建头陀寺。公元817年的宪宗元和十二年,由蕲水(今浠水)来的僧人慧普(俗姓宋)在层峰山建青著寺。横岗山寺庙香火极盛,每年岁首,远至安徽安庆、河南六安、江西九江等地香客,慕名而来,朝山拜佛,施善祈年。传武当山所供真武大帝,每年除夕莅临横岗,承受膜拜。清代悟一和尚(今浙江宁波人)自上海来(余川)五峰山头陀寺挂锡,此时此寺香火之兴旺。近至周边邻县的蕲春、黄梅。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蕲州府辖区)蕲水(今浠水)僧人慧普(俗姓宋)卓锡广济青著寺,与众弟子刀耕火种。马祖道一(今四川什仿),卉服布装度日,日夜经声不绝,如是涉三十载,于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坐终(详载唐《高僧传》三集卷第二十五)。对此,广济县佛教文化"广″为传播力和"济″度四方影响力窥见一斑。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学院院长传印大师曾亲自题书“广济佛国”赠送禅宗四祖广济禅寺,时任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北京广济寺方丈释演觉,为广济与禅宗文化出版题书“扬四祖禅风 护武穴庶民”。
近代禅宗史学家认为蕲州广济县“道信禅师是中国禅宗实际的创始人”。探讨和研究禅宗四祖道信的"四缘"现象,破解"千年佛县"(广济有着1366年佛名县文化历史)、"莲苞佛国"(版图酷似莲苞)、"大江(江天)佛国"(古时地处九江)广济佛教文化基因,与四祖道信的佛教信仰意蕴内在契合,有着不可思议的佛教文化力量和历史文化的心灵圆融与时代呈现。
一切有为法,皆从四缘生,佛法中讲,主要四类缘。所谓亲因缘、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
     "亲因缘”是指“因”,因果关系中的主体,如上面的两个“人”及都想建立朋友关系的“意愿”。″无间缘”是指时间的相续,我们的念头生起,前念引发后念相续不绝,从来没有间断过,如果间断了,因果关系就断了,比如我们要记得对方的样子,自己的感觉,否则失忆了就没办法继续交往了;″所缘缘”的心的“作意”,拿上面的例子,就是注意对方,以对方为所缘,我们眼睛看的那个能力是“能缘”对方就是“所缘”;"增上缘”又称为助缘,有顺、逆的差别,是对“因”的发展而言的,有助于“因”发展的,叫做“顺增上缘”;反之,限制或不利“因”发展的,称为“逆增上缘”。透过对四祖道信的弘法人生与践行的梳理与归纳,折射其四祖道信哩守"信、愿、悲“信仰与情怀融入生活,融入缔造禅宗禅业之中。、
      1,禅宗四祖道信与广济的"亲因缘"。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北周占齐昌地,从齐昌郡划出,立为永宁县。
     ①,禅宗四祖道信诞生日与浴佛井传说。隋唐高僧,佛教禅宗四祖。580年4月3日(北周大象二年三月初三日己丑),道信出生于蕲州永宁县衙内(今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取名司马信。浴佛井:四祖道信的诞生地——蕲州永宁县(今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有一口距今1400多年的古井,井水冬暖夏凉,清冽甘甜,史称“浴佛井”。此井内圆外方,井口长0.6米,宽0.53米,一块正六边形的青石井圈覆盖其上,井壁上端由一圈花岗石镶嵌而成。井圈每个角和边都刻有一朵荷花瓣,雕刻精细,形态逼真,宛如12朵盛开的莲花。井口北侧立有一块石碑,上镌明代万历年间所书“浴佛井”三个大字,苍劲浑厚。
    ②禅宗四祖道信与浴佛井诗。
明代。张仁熙题

妙润连三叶,清泉出县门。沾濡非色相,洗滌尽乾坤。
碧玉遥瀺灂,曹溪合子孙。宋唐波浪静,乡色绠瓶尊。
甃篆文前哲,苔岑弗后昆。春流通白社,秋月坐黄昏。
普向嚣尘里,多生证法源。

清代,刘映丹题。

半规古井净无埃,佛母临流浴佛胎。
未许波旬藏芥子,好凭水月洗香孩。
微官似凤曾栖棘,妙谛如花欲问桉。
法眼传灯三十二,风云犹获说经台。
    
辛亥革命元老  居正(广济人)

    奔流度仞汇梅川,明妙河沙喷玉泉。
    宁只濯缨三业净,是曾浴佛八功全。
    灌园理秽运陶甓,揽辔澄清着祖鞭。
     欲念众人离五浊,不教污垢染心田。

    583年(开皇三年)道信四岁,送入设在镇北竹影佛寺的乡塾发蒙读书,他聪颖过人,年读十数卷,积学孔孟老庄。闲暇时听寺僧诵经,入耳即知下文,如同早已熟读。尤爱仿效僧仪,人皆夸为菩萨转世。
    586年(开皇六年)道信七岁,于梅川镇北济北寺出家(或说在破额山(双峰山)出家)。其剃度师戒行不清净,道信禅师曾多次劝谏,但是对方却听不进,道信禅师只好洁身自好,私下地持守斋戒,时间长达五年之久.
    四祖传法洞     清。吴清卿  

   一派清虚万壑溶,风传贝叶度林空。
    半茎草色千身现,月夜同归一照中。
    
四祖道信赞。辛亥革命元老。居正(广济人)
初居河内徙梅川,幼慕空宗想入玄。
解脱不知谁缚汝,灵山胜迹至今传。
摩诃般若念精诚,能却围城盗寇兵。
自此吉州传信遍,天书三却重唐贞。
      ③ 禅宗四祖道信著作。据《楞伽师资记》载,道信著作《菩萨戒法》、《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等重要论述,可惜原稿早已失传,但主要内容被其四传弟子净觉撰入《楞伽师资记》,其主要讲述了"诸佛心第一″,"一行三味″,"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守一"和"看心"等内容。道信主张,戒禅并传,讲求农禅并重,要求门人"努力坐禅",不沾世俗,以求清净之心,不被污染专心坐禅,当然不是无所思虑而是要"守一"、"看心"、"念佛",心即是佛,佛即在心,心佛一体。这样自身来清净的佛性,就不会被诸杂乱所扰动。中国佛教各宗皆以修持"见性成佛"为宗旨,均为共同属性和佛教价值目标与信仰同归(构)。
    ④ 禅宗四祖记载文献。主要见于《楞伽师资记》、《续高僧传》、《传法宝纪》、《神会语录》、《历代法宝纪》、《祖堂集》、《传灯录》等文献,其中《续高僧传·道信传》的记载,道信俗姓司马,世居河内(今河南沁阳县),后父母迁徙蕲州广济。
     ⑤禅宗四祖历史贡献。道信提倡“择地开居,营宇立象”,建立固定的传授禅法的道场,结束了自达摩以来居无定所、行无定处的游化局面,并在禅法思想上,形成了戒行与禅修结合、楞伽与般若诸经相融、知解与践行相扶、渐修与顿悟相连、坐禅与作务并举的禅风、禅理和禅法,从而把禅宗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成为中国禅宗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道信成为标致性中国禅宗史乃至佛教史地标性历史文化人物。
      道信禅师对禅宗的最大贡献是提出“农禅并举”的主张,并且发明一个名词,把出家人种地叫“出坡”。自此出家人开始种地,自己养活自己,僧人生活有了保障,使中国佛教得以发展壮大。至今正觉寺所在地安上村还把到地里劳动叫“出坡”。道信大师对禅宗的发展和形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主要思想 (1)定居传法。(2)农禅并重。(3)心净即佛与佛即是心。(4)解行相扶与守一不移。
      ⑥禅宗四祖道信世人评说。
     道信(580~651)中国禅僧和尚,传统上认为从达摩的传承禅宗第四代祖师,他家人姓名司马,七岁出家,十四岁开始学习佛教,九年后得到大袍和碗(衣钵),他积极参与弘法,被认为是非常负责(名望)的早期禅学的推广者(创始人),被称为是伟大的"大医禅师"。(法朗,最早的高勾丽,新罗国。今朝鲜人,把禅学传播到今朝鲜半岛)
    道信的禅修理论和方法,不仅直接为“东山法门”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而且包含了往后禅宗多向发展的端绪,因而成为中国禅宗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新浪网评价)
     道信是中国历代寺院中,第一个被皇帝封为既通佛学又通医学的一代高僧。(商洛日报评价)
     中国禅宗的弘扬,从来都是命运多舛,在达摩初到中土直到三祖僧璨,禅宗一直处在受人排挤的尴尬境地,直到四祖道信的时代,禅宗终于得了到统治者的认可,也有了广泛的信众基础。四祖道信,是禅宗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也开启了中国禅宗兴盛的大门。
      2,禅宗四祖道信与黄梅的"无间缘"。599年(开皇十九年)道信二十岁,道信四祖用中草药遏止蕲黄的瘟疫,用芥菜粑治愈疥疮。601年(仁寿元年)道信
二十二岁,五祖弘忍诞生于黄梅濯港化城山社屋。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于黄梅破额山正觉寺传经讲法。
625年(武德八年)于(汉代均为广济属地今为黄梅)破额山正觉寺传经讲法,唐太宗李世民慕其名,多次派使者迎其入宫,坚辞不去,被赐以紫衣。
644年(贞观十八年)道信传法于弘忍(禅宗五祖),于651年(永徽二年)坐化,后被唐代宗谥为“大医禅师”。1324年(泰定元年)时加号“妙智正觉禅师”。
      3,禅宗四祖道信的"所缘缘"。①禅 宗四祖道信僧历。世寿七十一岁。僧六十四年。七岁出家,592年(开皇十二年)道信十四岁赴舒州(今安徽安庆市)皖山(今安庆市潜山、岳西)深处礼禅宗三祖僧璨为师。此后十年,三祖往返隐遁于皖山山系的司空山、天柱山、霍山、英山、青狮山之间,道信随侍。
592年(开皇十二年),道信向禅宗三祖僧璨求法,后在吉州符寺受戒,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向禅宗三祖僧灿求法,后在吉州符寺受戒。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于黄梅破额山正觉寺传经讲法。
       604年(仁寿四年)
道信二十五岁,三祖赴罗浮山,道信到吉州受戒、常住。
605年(大业元年),道信二十六岁时被三祖授以衣钵。在蕲州府城东凤凰山建正觉寺,今黄梅县破额山(又称双峰山),(汉代属永宁县)建幽居寺、东禅寺、西禅寺(西永福寺)、永宁(今广济县、后武穴市)大金幽栖寺、大冶(今黄石市南郊)广法寺。
606年(大业二年)道信二十七岁,三祖归皖,道信回侍,三祖传付衣钵道信为四祖,立化于皖公山岫树下。
      608年(大业四年)
道信二十九岁,期间,归蕲黄收七岁弘忍为徒,携住大林寺,四十年不离身旁。
      611年(大业七年)道信
三十二岁,蕲春郡久旱,瘟疫流行,四祖回郡教民众念《般若》求雨,挖米菊做粑,旱象息,瘟疫消。
616年(大业十二年)
道信三十七岁,于庐山望破额山紫气横分六道。
617年(大业十三年)道信
三十八岁,赴吉州解林士弘之围,暑天降雪息瘟疫,州民建雪山寺留居。祖赴衡岳,经九江,留居庐山大林寺十年。
619年(唐
武德二年)道信 四十岁,说法于螺川、庐陵(今吉州一带)。
620年(武德三年)
道信四十一岁,应蕲黄道俗之请,携弘忍诸徒离潮山寺回蕲州,仍行走于蕲黄山区定址。 
621年(武德四年)道信
四十二岁,住锡破额山,终止头陀行,扩建幽居寺。定居收徒,农禅并举。
624年(武德七年)
道信四十五岁,道信又应蕲州道俗信众的邀请,到江北弘法,旋即在黄梅县西的双峰山(又称破头山)造寺驻锡传禅,后称四祖寺。在这里,道信禅师居住了三十多年,道场兴盛,法音远布,"诸州学道,无远不至",门徒最盛时多达五百余人,其中以弘忍最为著名。
630年(贞观四年)
道信五十一岁,祖赴牛头山度法融,开牛头禅系。在此前后,弘忍奉命兼管东禅寺务。
634年(贞观八年)
道信五十五岁,蕲州刺史崔义玄,慕名礼拜四祖,祖曰:“神通妙用,全在尔心。”  
636年(贞观十年)道信
五十七岁,新罗僧人法朗于新罗国善德女王(630—646)初期来华,奔趋双峰依四祖学禅。期间,法显、玄爽、善伏诸师先后来双峰依四祖学禅。
643年(贞观十七年)
道信六十四岁,四祖四拒唐太宗诏请,拒不赴京,被赐以紫衣。
644年(贞观十八年)
道信六十五岁,祖于传法洞传付衣法,弘忍承续宗统为禅宗五祖。此后,弘忍遵祖意,建种松塔,建意生寺。于东禅寺接引老安,法如为弟子。
651年(永徽二年)
道信七十二岁,祖命元一造毗卢塔。闰九月初四日,祖安坐塔中示寂,弘忍继席,死后被唐代宗李豫赐谥为“大医禅师”美誉。
652年(永徽三年)
逝后一年,塔门自开,祖身不坏,弘忍以漆塑真身,永供塔中。
    ② 禅宗四祖与梅川"三月三“。四祖道信佛诞日。"三月三"这一天融合为上已节,注入与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意蕴。已被地方邑志上留下文字记载。
      ③ 禅宗四祖与祭拜"双峰"。此佛教活动为鄂东最早的水陆超度法会。
     ④  四祖道信禅食。"三月三"吃地菜粑。地菜煮鸡蛋,
     ⑤、禅宗四祖禅宗文化庙会。湖北省武穴市于2013年成功举办首届三月三禅宗四祖文化庙会,现已连续举办六届庙会。已成为鄂东文化旅游节一大品牌。
      ⑦,四祖道信纪念刊物。湖北省武穴市四祖禅宗文化研究会创办了《梅川三月三》禅宗文化期刊。
        4,禅宗四祖道信"增上缘"。①禅宗四祖父母合墓。这片佛教圣地上有四祖母亲墓,四祖父母合墓。586年其父司马申见道信出家学佛,一气之下,只好辞官回河南老家,不久病故,享年55岁。“四祖”乳母徐氏不舍离开道信,独居梅川县衙旁边病故,享年70有余,于随大业13年与道信父亲司马申在永宁县的梅川县衙后院外地名桑梓园合墓(今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粮管所内),墓地保护良好。2016年新建“四祖广济禅寺”,仍然重建在道信诞生大别山南麓之余脉千年古镇梅川属地的地惠山之上,这里曾留下禅宗四祖道信的历史遗址和佛事活动踪影,是一座供养道信佛祖和瞻仰禅宗祖师为一体的佛教丛林,又是一座禅宗弘法利生的佛教旅游好处去,更让这座千年古镇大放新时代的厚重历史文化异彩。
      ② 禅宗四祖道信与现代及当代著名高僧。中国当代十大弘法高僧,中国佛教禅宗泰斗,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询议会副主席,南禅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广州市佛教协会会长、韶关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丶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丹霞山别传寺住持、广州光孝寺住持、深圳弘法寺方丈、黄梅四祖寺方丈古黄州新洲籍本焕长老在拜谒四祖浴佛井、四祖道信父母合墓后,为武穴题写"中国禅宗源道信,没有四祖就没有中国佛教禅宗"。为禅宗四祖广济禅寺题写″正法眼藏"。当代年轻高僧,时任广东深圳弘法寺、海南三亚南山寺等寺方丈,现尼泊尔中华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深圳市佛教协会会长,南禅临济宗第四十五代衣钵传人,时任第十二届、现为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印顺大和尚与本焕长老一同寻祖拜谒禅宗四祖道信故里及四祖父母合墓。


     参考文献及资料。
1、《蕲州双峰山释道信》(唐代最早的道信传记)原典。唐道宣撰著
2、【仙释。四祖道信大师    】《四祖道信传记》(广济县康熙,丁未志)p162
3,《四祖道信大师诞生时的传说》(武穴市非遗名录《司马道信传》)
4,《历代法宝纪》唐。释无住著   门人续
5,《四祖道信传记》[仙释。四祖道信大师  (《广济县乾隆。辛未志》p242
6,唐土《四祖道信大师》唐代晚期四祖道信传记。 
7,《杂文。四祖道信大师》广济县(同治。壬申志》清p372 
8,《朝鲜佛史。四祖道信传记》朝鲜记载撰著。高勾丽国,后为新罗国,今朝鲜。法朗   
9,《八十八祖道影传赞》记载
 10,《佛祖道影白话解三十一祖道信大师.(东土四祖)─宣公上人.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讲解
11,四祖道信百度
12,《慧远大师与“江天佛国”广济佛缘》中国文化复兴网

13,《"双千"佛名与"双苞"佛国寻秘》中国文化复兴网

(编辑:鑫果)






下一篇:北京的“奇特”古寺,佛像建在寺庙顶部,藏于深山鲜有人知
上一篇:普渡众生 ——释圆明
相关文章
中国文艺名家展览馆
返回顶部